機組運行效率的提高運行記錄對效率改善的指導意義
完整地記錄運行參數是一個最好的跟蹤機組運行狀態,發現異常變化的方法。沒有精確的運行數據記錄,就不可能發現機組效率方面存在的缺陷,不能找出相應的合理解決方案。
沒有精確的運行數據記錄,你會發現想要實施以下所 討論的任何有關經濟運行 的措施都是非常困難的。
調整冷凍水的出口溫度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機組是部分負荷狀態運行的。在此期間由於環境溫度不高,溼度也偏低,總體來說對製冷量的需求不是很大。通常來說,提升冷凍水的出水溫度就能降低壓縮機運行壓頭,從而起到節能的效果。
一般在低於80%的負荷條件下,每提升1℃的冷凍水出水溫度,可節能2%~3%。而且,即便機組的運行負荷低到10%,這樣的節能效果依然存在。
保持適當的製冷劑充注量
製冷劑充注不足或過量會使熱交換的效率下降,導致壓縮機壓頭增加,能耗增加。製冷劑在蒸發器中的液位異常會使蒸發溫度下降,而蒸發溫度每提升1℃,機組就可以節省1.5%的能耗。
製冷劑充注過量一般表現爲,排氣壓力超高,冷凝器出液過冷度增加。一旦發現製冷劑充注量的偏差,應參照機組的出廠說明及時調整。
降低冷卻水的入口溫度
絕大部分的生產商都會標註機組的最小冷卻水進水溫度。但出於經濟運行的考慮,許多生產商又重新評估了這個冷卻水進水溫度的最小值。因爲製冷機組的能耗與冷凝壓力和溫度密切相關。降低冷卻水的溫度相應也就降低了冷凝溫度及冷凝壓力,從而降低壓縮機的壓頭,達到了經濟運行的效果。測量數據表明,冷卻水入水溫度每下降1℃,,機組的能耗即可減少1.5%。
冷卻水溫補償系統能將冷卻水的入水溫度控制在冷卻塔出水溫度的2℃以上。許多系統的設計在冷卻塔的進出水管之間增加了旁通。通過閥門調節,控制冷卻水入水溫度處於工廠推薦的最低溫度水平。這樣在機組節能運行的同時也能減少冷凝負荷。有的機組對冷凝器和冷卻塔之間有水壓差的要求。遇到類似情況,冷卻水溫調節要優先滿足壓差上的要求。
消除泄漏點
應消除封閉循環的製冷系統中的任何泄漏點。在正壓機組中,漏點的存在會使製冷劑泄漏到大氣中,減少系統中製冷劑的充注量。
對於負壓機組而言,空氣等不凝性氣體會通過漏點進入系統內部。並最終聚集在冷凝器,佔據製冷劑的冷凝空間。不凝性氣體存在度每增加1℃,系統的能耗增加1.5%。(不凝性氣體存在度的計算方式爲冷凝壓力對應的飽和溫度減去實際冷凝溫度。)
由於完全密封的製冷系統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絕大部分負壓的製冷機組使用排氣裝置來排出進入系統的不凝性氣體。但問題是,當排氣裝置不能正常運行或泄漏量大於排氣裝置的排空能力時,如何解決不凝性氣體的問題。
降低冷凝器銅管的污垢係數
冷凝器換熱管的污垢包括結晶,沉澱物,泥沙,藻類及微生物等。劣質的水處理和水系統不當的保養都會誘發這些因素。污垢係數的增加會導致熱交換效率的下降,從而使得冷凝溫度和壓力上升,壓縮機的功耗也相應增加了。
我們把冷凝溫度與冷卻水出水溫度之間的差值稱作"冷凝器的小溫差值"。將這個"小溫差值"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就能保證冷凝器的冷凝效率。
"冷凝器的小溫差值"每降低1℃,製冷機組運行能耗將下降1%。
一旦發現冷凝器換熱管髒堵的現象,必須對銅管進行清洗,以保證"冷凝器小溫差值"控制在6℃~10℃的範圍之內。一般通刷銅管就足以解決問題,但有時則必須進行化學清洗。長期難以解決的髒堵問題預示着需加強水處理的工作。
保持適當的冷卻水流量
冷卻水流量的降低直接導致機組運行能耗的上升。冷卻水的流量每減少20%,機組的能耗就上升3%。
通常冷卻水流量的減少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導致的:閥門的開啓度太小;冷卻塔的噴嘴堵塞;水系統的濾網髒堵;水系統中有空氣存在。一般通過調節水泵的出口閥門來控制冷卻水的流量與設計值相符。如果常規調節不能解決問題,就必須考慮上述其他方面的因素了。
冷卻水流量減少一般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導致的:
- 閥門開啓度太小;
- 冷卻塔噴嘴堵塞;
- 水系統的濾網髒堵;
- 水系統中有空氣存在;
- 換熱器髒堵等。